Products
服务咨询热线 0513-88860722
理想的抗静电剂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|
来源: 点击数:1538次 更新时间:2019/12/26 9:19:52 |
众所周知,塑料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,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。但塑料表面的高电阻率往往使其容易产生静电积累,从而引起吸尘、电击或火花放电等不良现象,不利于塑料制品的加工和使用。如塑料薄膜加工过程中常因静电而发生卷曲和粘附,电子计算机及其它电子产品因使用塑料壳体所带来的静电损害等等。轻则出现各种质量问题,严重时还会引起燃烧或爆炸等恶性事故。因此,塑料的抗静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。
抗静电剂的分类方法很多,常用的是按化学结构和使用方法分类,按照化学结构可将抗静电剂分为阳离子型、阴离子型、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。按照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可分为外涂型和内加型两种。外涂型抗静电剂是通过刷涂、喷涂或浸涂等方法涂敷于制品表面,它们见效快,适用面广,但容易因摩擦、洗涤而脱失。因此它们只能提供暂时的或短期的抗静电效应。内加型抗静电剂是在配料中加入的,使其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,起到比较永久的抗静电作用。它们耐摩擦,耐洗涤,效能持久,是广泛使用的抗静电剂。在外涂型和内加型抗静电剂之间,并无明显界限,往往是一种化合物可兼做两用。
理想的抗静电剂应具备如下条件:
①抗静电效能大而持久;
②耐热性好,在加工的高温(120~300℃)下或反复进行热加工时不分解;
③与塑料等的相容性适中,在混炼和熔融加工时可与树脂良好的相容,成型后不会明显喷霜析出,但抗静电剂与树脂还须有一定的不相容性,以保证当表面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受到破坏时,内部的抗静电剂能够及时析出,形成新的分子层,恢复防静电效能;
④不影响制品的加工性能(如熔点、粘度、溶解性等)和制品性能(如透明性、着色性、印刷性、热合性和力学性能);
⑤与其他助剂的相容性好,无对抗效应;
⑥无臭、无味、对皮肤无刺激。 |
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上一篇:为什么食物要进行乳化?乳化剂为什么存在? 下一篇:乳化剂的作用有哪些? |